传统婚介倒闭潮-互联网+婚介是转型方向
当各大婚恋网站及大型相亲活动兴起,传统婚介所陷入各种纠纷与混乱之中,婚介行业悄然发生着蜕变。
连日来,记者调查江城传统婚介市场发现:一方面,大量的中小型婚介所因无人问津而倒闭;另一方面,一些婚介所在谋求转型突破以期涅槃重生,而创办自己的婚恋交友网站、组织各种相亲会来拉人气或转型做婚恋咨询,成为绝大部分婚介所的选择。
困境
传统婚介所陷入倒闭潮
上周四,记者来到汉阳钟家村一栋写字楼,楼上一家婚介所门庭冷落。负责人林女士环顾空荡荡的办公室,长叹一口气:“做不下去了。”该处写字楼曾聚集了多家婚介所,如今都已相继倒闭,只残存林女士这一家。
一位业内人士称,4年前,汉阳有30多家婚介所,如今不过6家。
感受到这股寒流的不仅是开办不久的小型婚介所。位于汉口同城广场的东方丽人婚介所,开办于1996年。“刚开始,婚介所的生意很红火。鼎盛的时候,我们在同城广场占了两层楼。”东方丽人婚介所负责人屈富强告诉记者,2006年前后,他还曾在武昌徐东、街道口以及汉口青年广场等处开设了5个办事处,可在近两年,他陆续将所有办事处全部撤掉。现在他们的写字楼只保留了一层,工作人员也从200多人减少到60余人。
原因
内忧外患围困传统婚介
让一些婚介所负责人想不通的是,为何全社会都在议论剩男剩女问题,而他们的婚介所却无人问津。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33岁剩男聂先生说,尽管他为婚事十分焦虑,但从未想过要去婚介所:“婚介所名声那么坏,而婚恋网站既便捷又相对有保障,而且现在免费的相亲会也很多,找对象途径多的是。”正如聂先生所言,江城婚介所的衰败,一部分是因为婚介行业内部秩序混乱;另一方面,交友渠道多样化,尤其是婚恋网站的崛起对传统婚介所构成了巨大冲击。
根据武汉工商近期公布的数据,近年来婚介投诉每年有400件左右,导致消费者经济损失至少达200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江城婚介所的行业乱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假宣传严重,动辄标榜会员是“成功人士”,或者干脆安排婚托;二是利用合同坑人并逃避责任,有的婚介所将服务费写成咨询费,有的模糊服务期限,导致消费者维权难,使婚介所更加肆无忌惮。
所以,当消费者有了婚恋网站等更多选择时,抛弃传统婚介所便成了必然。一家婚介所负责人说,世纪佳缘2003年创办的时候,江城大部分婚介所并不在意,直到2006年百合网、珍爱网等交友网站先后上线,婚恋网站声名大震,传统婚介才纷纷感到威胁。除此之外,电视相亲、公园免费相亲角以及各大相亲会纷纷涌现,给传统婚介所带来严重的打击。
突破
多种途径转变发展模式
这种困境被业内人士视之为行业洗牌的机会,淘汰不合格的小婚介,而有一定实力的婚介必然会谋求转型生存。
记者走访江城多家婚介所发现,目前传统婚介的转型方向主要有两种,一是创办交友网站,线上线下相结合;二是举办免费交友会,先服务再收费,甚至成功之后再收费。
东方丽人婚介所去年大张旗鼓推出东方丽人婚介网,上线前期,注册的会员可免费使用平台。今年该婚介所又谋求推出另一交友网站:默契网。屈富强的想法是,婚介所将转为主要服务中高端人群,婚恋网站以免费形式吸引会员,用于匹配线下的中高端会员:“赢利点主要在这些中高端客户,甚至是一方付费。”而江城另一家婚介所,则不惜每年支付高昂的加盟费,成为百合网的武汉加盟商。
汉阳一家婚恋俱乐部的老板尹汉武,面向市民举办了多场免费相亲会来吸纳会员:“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组织实力和诚意,成为会员后,服务初期也是免费的,交往之后再收费。”
武汉众诚婚介所则经常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婚姻家庭咨询,或者举行免费婚姻家庭讲座,以贴近市民的方式来吸引会员。
点评
强大的线下团队是后盾
然而,转型之路并不顺利。尹汉武告诉记者,婚恋俱乐部办的免费相亲会很受市民欢迎,也成功吸纳了不少会员,但是盈利状况却不理想:“成功之后再收费,毕竟有时间周期。”屈富强也告诉记者,大部分转型的婚介所都是江城老牌婚介所,利用原来的积累在咬牙坚持着。“转型之难,对于传统婚介所是必然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孙长鸿认为,江城传统婚介所的转型方向是正确的,但其实力有限,更不可能吸引到风险投资,所以转型只能小步摸索着进行,短期之内不可能和世纪佳缘等大型婚恋网站相抗衡,关键是要坚持住,突出差异化竞争。
孙长鸿认为,传统婚介所在学习采用网络婚介以及免费相亲会等形式的同时,要着重强调自己的传统优势,即强大的线下团队,这个线下团队不仅包括红娘团队,还要完善技术团队和公关团队。“网络婚介的缺点是虚拟性,会员没有黏度,看似热闹,可常常在网页上流连一下就走了,传统婚介可以将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稳住每一个客户。”孙长鸿建议,目前的大妈级红娘团队应该更新换代了,年轻红娘更懂得如何与客户沟通,且便于学习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树立传统婚介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