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客户端是选用WebApp还是Native App呢?
-
wapsky
官方认证帐号
2020-12-01 10:00
-
网易科技第25期五道口沙龙“WebApp和Native App”专场8月31日在北京举行,智城CEO张维在沙龙现场发表了演讲。
张维介绍,智城是一个连接开发者和需求方的平台,希望把传统的外包通过互联网方式,在云端按需去为供需两方提供结合点。
谈到WebApp和Native App,张维认为,WebApp的优势体现在节约开发成本,包括一次开发多次使用。而对于所有的最终体验而言,Native app可以达到最终的标准。
而很多企业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更希望在两者之间有一个中间的选择,于是就又了Hybrid。
但张维同时坦言,WebApp和Native App事实上很难看出哪一个更重要,是东风压倒了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都各有不同。
以下是张维演讲实录:
张维:谢谢大家!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了解或者知道智城的小伙伴儿。刚才两位同学都是从开发团队本身看如何做这种WebApp或者Native App,之前网易的同事说过来分享一下,考虑了一下说是分享几款呢?因为的确我们看过的有几百款应用了,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呢?因为智城在运营这样的一个平台,是一个连接开发者和需求方的一个平台。那么不管是在传统的软件开发还是在移动互联网阶段,大量的需求来自于用户那边,那其实对于他们的需求而言,供应方或者是我们开发团队的数量在匹配上现在还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智城想做这样的任务,能够做成这样的平台,做出这样的生态,希望能找到靠谱的团队,让靠谱的团队挣到靠谱的钱。
两部分,前面可能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智城这个平台是什么样的运营状况,然后他能解决我们开发团队什么样的问题。另外一个可能会结合我们和用户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所理解的,或者说从客户的角度我们另外想一下,WebApp、Native App,到底现在的用户,包括企业用户,我想这可能是大陆团队看的不同的视角,就是我们企业考虑移动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时候,他们的需求、思考形态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我们想达成的,应该说我们在品质上,或者说智城从运营角度上来说,希望给所有用户的一个感觉。一个是极致的简单,一个是管理方便,还有一个是教育的安全。我讲的会简单一些,因为今天时间也比较紧凑。从这个图大家能看到,不管是你把他理解成一个街市还是什么样,我们希望把传统的外包通过互联网方式,在云端按需去为供需两方提供结合点。
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从服务到内容服务的广度,包括项目的数量,包括整个运营,包括平台上功能的高效性,包括协同,整体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让我们在拖开地域限制的团队,或者说我们的技术团队能够在互联网的形态下,接触到更多的商业机会。当然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插一个小故事,在座的很多团队,包括我们原来接触的很多团队,应该说是现在在做一个产品,或者说我们自己有一个未来创业的梦,不管现在是在路上还是怀揣着梦准备上路,能够拿到风险投资,如果是一个好的想法,然后有一个好的起步点,那么同时也能拿到风险投资,我觉得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但是对于大多数我们接触的团队,我们在智城上看到的团队,未必能有那么幸运的一个结点,说很快的就能拿到投资,但是你的梦还要不要坚持下去?一方面没有外水,另一方面,如果你想用现在的技术,你自己移动的技术,你的团队本身能够获得一个资金,包括我给别人做开发获得资金,那么实际上不管是,现在大家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骨感的现实里面大家还是能获得现金流支撑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在智城平台看到的很多的故事。
从整个项目交易流程来看,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沉淀,基本上涵盖了从项目的发布到审核,到竞标,然后下面接驳方的一个确定,到协议的签订,包括托管的资金,包括项目在中间进行当中的管理和交互,到最后的项目的评价,整个一条在线完整的项目生命周期,都可以进行。那么另外一个好处呢,实际上我们知道,对于很多的咱们说IT的团队,接驳方团队,其实在整个项目交易过程当中属于弱势群体,你很难跟甲方进行平等谈判,包括在项目进行当中,这种延期的支付,包括刁难都有。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运营,所有的需求包括结点都应该能在平台上有完整的展现,这样所有最后的仲裁都会基于我们现在在线项目中的记录,大家至少打官司也有一些证据可言。
运营,现在实际上我们在看整个项目,智城在线上的项目分类和数量来看,目前的确移动是一个热点趋势,就是说从大概2010年下半年开始,就会有这样的趋势,这个数量还在增长,团队也在增长。那么这里面的团队,我们有从个人到小型的工作室,我们说SOHO的状态,也有这种大型的团队,都会有。也希望通过这种在线的应用体系,让团队通过我们的平台,或者我们社会化的项目机会,能够获得自己的发展资金。几个是关于媒体的报道,这里就不会再仔细赘述了,从这些报道当中也体现或者表达了我们对于智城平台,对于整个开发者生态的考虑和想法。
那做这件事情呢,实际上还是有一点想法的,那么说我们觉得对内,我们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重包践行者。其实重包这个词并不是特别的陌生,大概20年前有一本书里提到了,包括我们的愿景,我们未来企业可能不再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这里为什么提到企业,这里画了一个引号,意思就是对于企业而言,现在我们做一件事情,做一个商业行为,一定是要雇佣到团队内部。实际上在未来,其实我们的需求更是弹性和动态的,所以按需外包,按需服务,按需的人力不管是对于大型企业,对于成长型的企业,还是对于我们现在初创型的企业,对于解决我们现在快速的成长需求和人力资源需求的差异化方面,可能会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案,希望通过平台能做到天下没有难做的外包生意。
这个线条是我们在创立之初,很多年前创立之初我们自己提出来的,也是给我们自己团队内部的一个激励,这里不再赘述了。
下面第二个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谈一下我们在和从企业内部需求,或者说我们说企业对于移动信息化需求的我们所接触到的反馈,所看到的现象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在Web app和Native app,以及中间light APP的需求,实际上对于企业用户的需求来说,很大量的需求对一个团队来说,从今天来说,如果我们做一款产品,也许我们今天可以把重心放在IOS上面,如果我们定位的是高端用户的人群,如果我们定位的是低端用户人群,我们可以先做 安卓 人群,没有问题,而且可以节省开发的资源资金使用。但是对于企业内部,企业在考虑他们的内部系统的时候,其实现在有很大量的巨头在出来,包括我企业内部的办公自投化管理,像原来我们的OA系统,包括像原来销售管理的延伸,包括我们说对于展业类的,包括对企业宣传类的,包括我们熟悉的手机银行,包括像航空公司的应用,我们看到这样大量的应用,实际上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他们考虑的不是一个单独的平台去做。那么这里我们知道核心,中间是 苹果 和安卓是没有问题的,这是我们看到今天市场主要的系统供应商。
那么当我们把微软放在外面Windows Phone可能微软不太开心,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样的,那么未来会不会有成长还是拭目以待。其实很多企业在考虑到跨过员工的时候,现在还是有一些IOS的用户,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考虑系统的时候我们看到,其他这几个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那么在企业,因为大量的企业是传统的IT使用者,那么他们在看现在移动互联网需求变化的时候觉得非常的吃惊,因为这个市场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在做传统IT业计划时候的一个方案,一个步骤,那么现在经常会超过他们自己在原来做规划时候的周期的预计。所以说我们说在改变业务模型方面,在快速的生命周期方面,在开放标准方面,其实现在移动团队他们对于我们说的企业市场而言,他的供应商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在之前可能都是我们原来耳熟能详的一些大型企业在服务这些市场,包括像大型的一些外包企业。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现在我们发现大量的小型移动团队可以进入到这个市场。
那么我们说,第一这里本身是可以掘金的地方,这个可能听起来比我们自己做一个移动产品那么性感,但是实实在在是一个生意。那么另外一点就是对于很多初创段队来说,通过外包项目或者资金来源,去支撑我们自己的梦想往前走。这三个问题基本上是我们和用户沟通的时候,所表现出来对移动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企业内部需求时候的一个困惑或者挑战。那么这些实际上最终我们说落到了点,就是这样一个,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一个图。实际上世界上是没有一个唯一的真的标准,像刚才说的,你说在某些场景下可能我们觉得WebAPP是有他很大的优势,这个优势体现出来,比如说他的开发成本,包括一次开发多次使用。那么包括Native app,Native app可以很明确的提出来,对于所有的最终体验而言,Native app可以达到最终的标准。但是对于很多企业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更希望在两者之间有一个中间的选择,Hybrid一定是可以被接受的方案,但是在WebAPP的部分到底有多少,是根据你不同的业务情况考虑的。比如说你的业务流程方面的东西,可能WebAPP比较合适一些,我们现在的工程师用这种业务形态一次写成之后,后面所有的阶段不用考虑更多的分支版本做维护。但是对于某一些效果体验,比如说我们很多企业B2C的应用里面,应用的时候,他对于Native app的采用,比如3D的采用的话,还会做很多坚持。总体来说,我们说从性能、体验,包括移植性,对我们而言很难看出哪一个,是东风压倒了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都各有不同。
今天就用这点时间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如果说有问题的话,我们可以会后再做一个沟通,智城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看一眼,看看能不能得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项目,谢谢大家。
-
3702 次浏览
1 条评论
收藏
1个评论
-
-
--
2020-12-01 10:00
-
选用WebApp
-
-
回复 · 0条回复
-
作者信息
-
官方认证帐号
关注
-
试
免费试用
-
咨询热线
-
咨询热线
020-82299 259
-
在线咨询